close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在2017年委託台灣智慧生活空間發展協會進行高齡智慧住宅服務的相關研究。

研究過程中找了建築、室內、輔具相關的專家來進行訪談,除了針對一些目前產業界所遇到的問題提出討論外,也對這份報告書所產出的檢核表進行評量討論。

此份檢核表的目的是希望能提供對高齡住宅不熟悉的建築師、室內設計師,甚至是想要幫自己的長輩進行裝潢的一般民眾,都可以參考這份檢核表,達到優化高齡居家服務。

本篇計畫名稱:智慧住宅高齡照護服務差異化之規畫設計參考指引。

有興趣想看全部內容的可以google~

 


 

這份報告書首先提出了「住戶狀況檢核表」,輔助設計師、建築師先了解業主狀況,所謂的需求都是從問題產生的,清楚了解到自己的狀況才能讓問題有效被解決。

image

image

image

上述的表格為這份報告中的整理,而裡面的內容如何產出在文獻中沒有特別交代。

陳政雄建築師/教授將高齡者分成三個階段:健康期、障礙期、臥床期,在這份「住戶狀況檢核表」中所出現的身心狀況,個人認為在這三個高齡階段都會出現,每個高齡者所面臨的問題也有所不同,若是可以將對象再將其細分,對於使用檢核表的人來說會更方便。

陳政雄建築師在訪談過程中也提出:「差異化就是要找出不同高齡者需要哪些不同的智慧,最好是有幾個高齡者類型,相對應的智慧技術當然是越多越好,越能凸顯差異性......」

另外考量到心理因素及自尊問題,這份表格須由誰填寫也是一個挑戰。

中醫在進行醫療診斷時,所謂的望、聞、問、切,我想設計師、建築師跟家人,再使用這個表格的時候須更注意到高齡者的心理,也許也會發生高齡者自知有問題,礙於某些因素不說;這時候設計師不如把一些「認為、應該」做的設計融合在裝潢中,不然等到真的需求發生、又要改裝修時,也是非常的麻煩。

依照WHO的定義65歲以上即是高齡族群,根據衛服部統計,2018年零歲平均餘命(平均壽命)是80.69歲,健康餘命是72.28歲,反推過去「不健康生存年數」也達8.41年。

推算下來,進入高齡後約莫7年是處於健康期,而剩下的8.41年則會慢慢從健康邁入障礙最後進入臥床期。驚人的是,不健康生存年數居然佔了人生的10%。大家也希望自己這10%的人生能夠不要過得太辛苦,「在宅老化」對於人來說是目前最理想的目標,因此為高齡者所設計的住宅空間,必須能有足夠的裝修彈性陪伴銀髮族度過不同的時期。

 


 

檢視完自身的狀況後,接著必須利用「住戶狀況檢核表」針對居家環境做檢查。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這份檢核表可以幫助業主釐清目前居家狀況及限制,並針對較重要的部分進行設備改善,畢竟常常也會礙於現實及預算上的考量,這種時候就只能斟酌進行。

 


 

這份研究報告也將2017年時,市面上有的「智慧」產品做整理,見下表「高齡者智慧科技索引表」,當然現在都2021了,硬體設備在這個部份一定會有所不同,設計師及建築師遇到的問題是:設備不斷地在更新,必須配合當下的狀況去做一些設計上的考量,用電多少、管線要預留多少、要插座與否,都會跟著設備演進而改變。

image

image

image

 

本篇主要是紀錄關於個人及住宅狀況檢核,是否適用於高齡者本身居住,關於智慧居家功能的議題太過龐大。

而且在報告中的設備也是幾年前的東西了,需要時間整理一下再分享出來。

個人覺得檢核表已經幫忙整理出一些大方向了,但是後續應該有再更多的研究是關於這份檢核表的應用:是否真的可以幫助業者跟設計者,另外也希望能夠看到檢核表的整理根據,因為在報告書中沒有看到明確的說明,希望有機會可以知道原理以及由來。

arrow
arrow

    yy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