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
Photo by Christian Langballe on Unsplash

老人憂鬱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是由Yesavage & Brink(1983)所提出,可以進行簡單的憂鬱程度自我評測。一開始的問卷有30題,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太長了(會沒有耐心),因此最後的版本中量表中總共有15題,回答題目僅需要勾選[是]與[否]即可。

  1. Are you basically satisfied with your life?
    你對你的生活基本上感到滿意嗎? [否=得一分]

     
  2. Have you dropped many of your activites and interests?
    你是否放棄了很多活動跟嗜好? [是=得一分]

     
  3.  Do you feel that your life is empty?
    你是否覺得生活很空虛? [是=得一分]

     
  4.  Do you often get bored?
    你是否經常覺得無聊? [是=得一分]

     
  5. Are you in good spirits most of the time?
    你大多數的時間精神好嗎? [否=得一分]

     
  6. Are you afraid that something bad is going to happen to you?
    你會害怕有些糟糕的事情即將要發生在自己身上了嗎? [是=得一分]

     
  7. Do you feel happy most of the time?
    你大部分的時間感到快樂嗎? [否=得一分]

     
  8. Do you often feel helpless?
    你經常感到無助嗎? [是=得一分]

     
  9. Do you prefer to stay at home, rathen than going out and doing new things?
    你會傾向於待在家,而不是外出且做一點新的事情嗎?[是=得一分]

     
  10. Do you feel you have more problems with momory than most people?
    你會覺得自己擁有比別人多的記憶問題嗎? [是=得一分]

     
  11. Do you think it is wonderful to be alive?
    你會覺得活著很美好嗎? [否=得一分]

     
  12. Do you feel pretty worthless the way you are now?
    你會覺得現在活得很沒有意義嗎? [是=得一分]

     
  13.  Do you feel full of evergy?
    你會覺得充滿活力嗎? [否=得一分]

     
  14. Do you feel that your situation in hopeless?
    你會覺得自己在一個絕望的情況理嗎? [是=得一分]

     
  15. Do you think that most people are better off than you are?
    你會覺得大部分的人都比你好嗎? [是=得一分]

最後得分結果若是在1~5分    = 健康
                               6~9分    = 輕微憂鬱傾向
                               超過10分 = 需積極關懷或接受治療

此表格是目前最常見的簡易測量,若分數太高的話也可以建議找一些原因並進行治療,現在大家對於憂鬱症的態度也逐漸在改變,它就跟感冒一樣,人的身體會生病,心理當然也會。

 


 

高齡憂鬱症的成因可能有很多種,例如:步入老年生活後,身體機能下降導致行動力變弱,出門、與朋友相聚的頻率下降,社交生活缺乏是很容易讓人產生憂鬱傾向;

《百歲時代》的作者也有提到自己爸爸所遇到的問題,因為一次受傷後而改變了原本的生活,變得不想去聚會,甚至是開始胡思亂想,活動力下降後身體機能也自然地變不好,也引此而更不想出門,形成了惡性循環。

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關係斷裂:無法保持聯繫、親友因病或意外離去,等因素而造成負面情緒。

在《不老經濟:同理新世代高齡者6大「怕」點x精選40個商業實力,成功開創銀色新商機》一書中,把高齡者所擔心的事情分成六項:怕生病、怕沒錢、怕無聊、怕尷尬、怕無能為力、怕死後不安,詳細闡述高齡個面對人生的轉變及適應。

而面對人生種種的改變,是需要有勇氣與陪伴慢慢地接受,若受得刺激過大(有些甚至是慢性刺激),也容易造成情緒不安、甚至是憂鬱的狀況。

 


 

以環境心理學的角度,2020年12月就有一篇論文(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tisfaction with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是針對高齡者憂鬱傾向跟感知可及性( perceived accessibility )做相關的研究討論,主要是透過老人憂鬱量表評估,並訪問受測者對於感知可及性、與社會關係、體能活動等狀況,探討上述因素跟憂鬱傾向有沒有實際上的關係。

感知可及性

“How satisfied are you with the options you have to go from place to place?” 
透過詢問受測者對於從A地到達B地需做的選擇是否滿意,探討高齡者對於其居住地方便程度的認知及滿意度,進而了解到受測者與環境之間是否相互合適。

文中舉例若高齡者自身不良於行,但卻住在交通便利的地區能幫助他行動,代表環境給予的幫助多、讓居住者適應性高,他對於該區域的滿意度也會較高。

 

了解受測者與社會關係是透過兩個問題,並請受測者由1~5分進行評估:

  1. Are you satisfied with your personal relationships?(你對你的人際關係感到滿意嗎)
  2. Are you satisfied with the support you get from your friends?(你對朋友對你的幫助感到滿意嗎)

第二部分,訪問受測者每週花多少時間在做體能活動(physical activity)。

 

實驗結果顯示,受測者若有較高的感知可及性(跟環境相容性高),其與社會的連結較高、體能活動時間也較長,而抑鬱的傾向則會降低

簡單來說如果住的地方可以讓老人家自由來去想要的地方、參加有興趣的社團、認識朋友等等,老人家對於居住地的認同也會越高。環境除了影響到社交關係及身體機能外,也會間接影響到憂鬱傾向。

根據研究結果,對於在未來選擇退休住宅或家裡成員有長輩要同住,其實在購屋時就可以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ex: 交通方便、與親友互相拜訪的方便程度等。)

若長輩可以靠自己去想要去的地方並維持自己的社交活動,一方面可以維持心理健康跟身體活動度,也可以降低憂鬱傾向,對於家人來說也減輕不少負擔。

 


 

衛福部2020.09.01更新的台灣2019年有在使用抗憂鬱藥物統計共有1,397,197人,其中65歲以上426,936人,佔了使用藥物的人的31%,跟其他年齡族群相比之下也是佔最多數的一群,可見高齡者的憂鬱傾性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統計數據下載

 

 

 

參考文獻

Yesavage, J. A., Brink, T. L., Rose, T. L., Lum, O., Huang, V., Adey, M., & Leirer, V. O. (1983).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geriatric depression screening scale: a preliminary report.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17(1), 37-49.

Vitman-Schorr, A., Ayalon, L., & Tamir, S. (202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tisfaction with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72, 101527.

詹文男等合著(2020)。不老經濟:同理新世代高齡者6大「怕」點x精選40個商業實力,成功開創銀色新商機。台北市:商周出版。

Camilla Cavendish(2020)。百歲時代:當人生百歲成為常態,我們該如何活得更好?(高霈芬)。台北市:三采。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https://dep.mohw.gov.tw/dos/lp-1720-113-2-20.html

 

arrow
arrow

    yy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